金屬制品公司起名大全與金屬制品廠名字

2024-05-10 17:34:27
八字起名網 > 八字起名 > 金屬制品公司起名大全與金屬制品廠名字

Tungsten

中文名稱:鎢,英文名稱:wolfram/tungsten,元素符號W,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74,是VIB族金屬。密度為19.35克/立方厘米,與黃金接近,熔點為3422℃,沸點為5927℃。鎢是壹種銀白色金屬,外形似鋼,熔點為所有金屬元素中最高的,蒸發速度慢。鎢的化學性質很穩定,常溫下不跟空氣和水反應,不與任何濃度的鹽酸、硫酸、硝酸、氫氟酸發生反應,但可以迅速溶解於氫氟酸和濃硝酸的混合酸中,而在堿溶液中則不起作用。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.001%,已發現的鎢礦物和含鎢礦物有20余種,但其中具有開采經濟價值的衹有黑鎢礦和白鎢礦,黑鎢礦約占全球鎢礦資源總量的30%,白鎢礦約占70%。鎢由於其熔點高、硬度高、密度高、導電性和導熱性良好、膨脹係數較小等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到合金、電子、化工等領域。

鎢的歷史及發展

【鎢的發現簡史】

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。當時,德國薩克森州厄爾士山脈的礦工註意到,有些礦石會幹擾錫石的還原,並產生礦渣,礦工給這些礦石起了壹些德國綽號:"wolfert"、"wolfrahm"。

1758年,瑞典化學傢和礦物學傢克朗斯泰特發現壹種礦物,他將其稱為"tungsten",在瑞典語里意為"重石"。他深信這壹礦物中包含壹個尚未被發現的元素。

1781年,瑞典化學傢卡爾•威廉•舍勒發現了白鎢礦,並從中提取出了鎢酸。他認為通過還原鎢酸可能會獲得壹種新的金屬。

1783年,胡塞•德盧亞爾和浮士圖•德盧亞爾兄弟從黑鎢礦中也提取出了鎢酸。同年,他們用碳還原三氧化鎢首次得到了鎢粉。

後來,Jöns Jacob Berzelius和Friedrich Wöhler給這壹金屬起了壹個新名字:wolfram,但這壹稱法在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比較受認可,而英國、美國等國傢更喜歡使用克朗斯泰給這壹金屬起的名字"tungsten"。

【鎢工業的發展】

1841年,化學傢Robert Oxland取得了鎢酸鈉、鎢酸和金屬鎢生產方法的英國專利權,這是鎢現代化學史上的壹個重大進步,為鎢的工業化生產開辟了道路。

18世紀50年代,化學傢就註意到了將鎢添加到鋼中會對鋼的性質產生影響,然而直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,鎢鋼才開始大規模生產和廣泛應用。含鎢量達20%的高速鋼於1900年首次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,這種鋼的出現標誌著金屬切割加工領域的重大技術進步。

1900年,俄國發明傢А.Н.Ладыгин首先提出將鎢應用到照明燈泡中。1903年美國的庫利吉采用鎢粉壓制、重熔、旋鍛、拉絲工藝製成鎢絲,鎢絲的出現推動了照明行業的發展,該方法也被認為是近代金屬粉末生產的開端。1909年,Кулидж創造了粉末冶金法,該方法采用了壓力加工的工藝方法,使鎢在電真空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可能。

1925年施勞特爾獲得發明碳化鎢鈷硬質合金的美國專利權,這種專利方法於1926年首先在歐洲用於工業生產,這是現代鎢工業生產工藝的基礎。1927-1928研製出以碳化鎢為主要成分的硬質合金,這是鎢的工業發展史中的壹個重要階段,這些硬質合金由於其良好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到現代技術中。

【我國鎢工業發展歷程及現狀】

我國鎢行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:第壹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,此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鎢工業體係;第二個階段是1981~2000年,鎢冶金、加工及硬質合金業發展迅速,單壹鎢精礦出口的局麵因為產品結構的調整而改變;第三個階段是21世紀後,我國鎢行業發展進入了全新時期,生產規模、技術、市場競爭力都已達到壹定水平。

近年來,我國鎢產業發展迅速,全國鎢精礦產量近幾年壹直保持增長趨勢,我國也已成為全球鎢主產國,年均鎢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80%左右,居世界第壹。全國鎢企業也在加大產品開發力度,不斷優化產品結構,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係列產品。2012年隨著我國各項出口配額、限采、行業整合等政策的推出,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。

鎢出口配額和關稅取消

2014年12月底,我國商務部取消了2015年鎢出口配額限制,但鎢出口資質企業名單沒有太大變化,上市公司五礦、廈門鎢業、章源鎢業等均列入名單。雖然國際鎢價比國內稍高,出口有些利潤,但歐洲經濟疲軟及走私猖獗,因而鎢出口偏淡。2015年5月1日,我國取消了鎢產品出口關稅。此外,經國務院批準,我國也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鎢資源稅清費立稅、從價計徵改革。鎢、鉬應稅產品包括原礦和以自采原礦加工的精礦,鎢資源稅適用稅率為6.5%。

鎢產業存在問題

我國鎢行業發展也存在著較多問題,如資源利用效率低、出口結構不合理,高端產品少、國內消費結構不合理等。針對這些問題,業內專家呼籲,我國鎢產業應控制總量,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,通過推進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,重視再生利用工作,促進我國鎢產業全麵可持續發展。

三元材料因含有Ni、Co、Mn三種過渡金屬元素而得名,通過調控三元素的比例從而獲得NCM111、NCM523、NCM622、NCM811等具有不同電化學性能的材料,其中Co元素具有減小陽離子混排(即Ni2+占據Li+位,阻礙Li+脫嵌的現象),提高離子電導率,提昇倍率和循環性能的作用,Ni元素具有高比容量特性,確保材料容量輸出,Mn元素在工作電壓區間內不參與電化學反應,且來源廣泛,具有價廉安全的特徵。

附圖1:不同Ni、Co、Mn元素比例的三元材料性能對比

從上圖可以看出,儘管隨著Ni含量的提昇,材料放電比容量逐漸增加,從而可以大幅提昇鋰電池能量密度,但熱穩定性明顯下降,安全性能變差,此外,陽離子混排程度加劇,Li+的擴散受阻,導致材料的電化學和循環性能下降。

【高鎳三元相變導致循環性能差】

三元材料隨著Ni含量增加循環性能變差的主要原因是充放電過程發生了多次相變。對於低Ni三元,其氧化/還原峰對應3.76/3.72V,可逆性很好,而對於高Ni三元,具有四對氧化還原峰,分別是3.62/3.58V、3.78/3.72V、4.04/3.98V、4.23/4.18V,在較高電壓下出現了H2到H3的相變,即晶胞沿著c軸收縮產生體積變化和內應力,最終顆粒出現微裂紋導致循環性能衰減。

附圖2:不同Ni、Co、Mn元素比例的三元材料充放電曲線和dQ/dV曲線對比

【表面殘堿含量高,存在脹氣風險,且加工困難】

隨著Ni含量增加(尤其是Ni含量>60%的高鎳三元),燒結溫度就越低,導致鋰鹽的揮發量降低,殘留在材料表面的鋰鹽含量增多,形成鋰的氧化物(Li2O),其易吸附空氣中的CO2,H2O,在材料表面形成Li2CO3和LiOH,Li2CO3會導致電池高溫滿電高電位存儲時分解產生氣體,LiOH會和電解液鋰鹽反應生成HF,劣化電池性能。除此之外,勻漿過程中材料表面的堿基還會攻擊PVDF的C-H和C-F發生消除反應,形成C=C雙鍵產生化學交聯,由於PVDF鏈的規整度很高,容易發生連續的脫HF反應,最終導致高鎳三元凝膠,增加了漿料加工難度。

附表1:三元材料表面殘堿含量對比

【熱穩定性和安全性能較差】

隨Ni含量增加,三元材料熱分解溫度降低,且放熱量增加,安全性能顯著下降。這是因為相同電位下,Ni元素含量越高,脫出的Li+更多,因此Ni4+含量更多,而Ni4+容易還原成Ni3+,為了保持電荷平衡,發生部分氧逸出,導致穩定性變差。

附圖3:不同Ni、Co、Mn元素比例的三元材料DSC曲線

針對以上問題,可以采用離子摻雜、表面包覆和元素濃度梯度設計等措施進行改善。離子摻雜(如Mg2+、Al3+、F-)可以提高電子電導和離子電導、提高材料結構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等。常見的表面包覆物質有金屬氧化物(Al2O3、ZrO2、TiO2、ZnO等)、氟化物(LiF、AlF3等)和磷酸鹽(SnPO4、Li3PO4等),主要作用是可以防止HF對活性材料的腐蝕以及過渡金屬離子溶出。元素濃度梯度設計是指以高鎳三元作為核,而以結構更穩定的富錳低鎳三元作為殼,這樣就可以大大改善活性顆粒和電解液的界麵問題,從而提高三元材料電化學性能和循環壽命。

三元材料按元素種類可劃分為NCM三元和NCA三元;按元素比例可劃分為低鎳、中鎳、中高鎳、高鎳三元;按顆粒形貌可劃分為單晶三元和多晶三元;按電壓體係可劃分為常規三元和高電壓三元。

附圖4:三元材料分類

【NCM vs NCA】

NCM和NCA的區別在於壹者采用Mn元素,壹者采用Al元素,從製造工藝上看,NCA生產條件更苛刻,技術壁壘更高,生產成本更高;從能量密度方麵看,NCA比容量更高,可以滿足更長的續航;從安全性能上看,含Mn的三元材料熱穩定性更好,NCA的熱穩定性不如NCM;從成本角度看,NCA使用了更少的Co元素,原材料成本更低;從循環壽命看,NCA長循環性能更好。

附圖5:NCM和NCA多角度對比

儘管NCA具有壹定的能量密度優勢,但其核心專利技術基本掌握在日韓企業,並且製造條件苛刻,生產成本較高,國內主要以NCM三元技術路線為主。此外,NCA材料還有壹個不可忽視的缺點,即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更嚴重的副反應產氣,這就導致NCA材料的應用被限制在硬殼體係中(如鬆下的18650圓柱電芯),而難以在軟包體係中應用。

【不同鎳含量三元】

對於Ni、Mn等量型三元材料(如333、424),Ni元素化合價為+2價,而對於Ni、Mn非等量型三元材料(如523、622、811),Ni元素化合價為+2/+3價。Ni元素含量越高,可參與電化學反應的電子數越多,材料比容量越高,但放電平臺會有所下降。

附表2:不同三元材料比容量和能量密度提昇效果

儘管Ni含量提昇後,有利於提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,但材料的製造成本、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均進壹步劣化。比如高鎳三元需要更復雜的摻雜包覆技術,為了減輕陽離子混排問題,高鎳三元需要在氧氣爐中燒結,而低鎳三元隻需要空氣爐燒結,燒結溫度方麵,高鎳三元需要低溫燒結,因此需要用到價格更貴、熔點更低的LiOH作為鋰源,而低鎳三元隻需要采用價格便宜的Li2CO3。

附表3:不同Ni含量三元材料燒結控制要求

【單晶 vs 多晶】

單晶三元是壹個晶核生長的晶體,壹般由粒徑2~5um的壹次顆粒構成,而多晶三元是由若幹亞微米級的小單晶團聚而成的二次顆粒,壹般粒徑10~15um。

附圖6:單晶三元和多晶三元結構變化

由於多晶三元團聚體粒徑更大,因此壓實密度更高,且壹次顆粒粒徑衹有數百納米,Li+擴散路徑更短,倍率性能優於單晶三元,但多晶三元顆粒內部存在較多晶界,在Li+脫出嵌入過程中(尤其是高電壓體係),由於各向異性的晶格變化容易產生微裂紋,加速副反應,阻抗上升,導致循環性能更差,而單晶三元顆粒內部緊實,結構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均更好,具有更好的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,更適用於高電壓體係。

附表4:單晶三元和多晶三元多角度對比

【常規電壓 vs 高電壓】

通過提高充電上限電壓可以顯著提昇材料比容量和放電平臺,進而提昇能量密度。但充電電壓越高,正極Li+脫出比例越多,材料晶體結構穩定性顯著變差,陽離子混排和不可逆相變加劇,導致循環性能大幅衰減。通過離子摻雜(如Al3+、Zr4+、Ti4+)緩解相變、表面包覆減少副反應和耐高壓電解液添加劑(如碸類、腈類)可以改善這壹問題,顯而易見地,顆粒機械強度更高、比表面積更小的單晶三元更適合高電壓體係。

附表5:Ni0.55Co0.15Mn0.30三元材料在不同充電電壓0.2C比容量對比

據權威機構統計,主要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,2022年,全球三元材料產量約99.3萬噸,國內三元材料產量約65.6萬噸,占比66%,同比增長67%。從不同Ni含量產品看,8係及以上高鎳三元占比最高,其次是5係和6係三元,從技術路線看,單晶和多晶接近五五開,兩種技術路線並存發展。

附圖7:2022年三元材料產量占比

從企業三元產量占比看,容百科技、天津巴莫、當升科技、長遠鋰科、南通瑞翔產量均超過5萬噸,位列三元材料製造商第壹梯隊。高鎳三元方麵,容百科技、天津巴莫、貝特瑞三傢合計產能占比高達72%,單晶三元方麵,長遠鋰科、南通瑞翔、貴州振華、廈鎢新能四傢合計產能占比高達75%,頭部集中度明顯。

附圖8:2022年三元材料市場競爭格局(圖源鑫欏咨詢)

No.1 容百科技:超高鎳龍頭,三元市占率16%

作為國內首傢實現高鎳811材料量產的企業,寧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容百科技”)自2020年連續三年蟬聯三元材料出貨榜首,其前身是由容百控股和金和新材料重組成立於2014年的金和鋰電,2014-2015年間,公司通過增資控股方式控制了韓國JS株式會社(三元材料),EMT株式會社(三元前驅體),並入股TMR株式會社(資源回收),2018年,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,正式更名為容百科技。2021年,收購鳳穀節能,進壹步實現對正極材料裝備領域的整合,2022年,公司募集54.28億元投建仙桃、遵義、韓國忠州的正極材料項目以及余姚的前驅體項目,同年,收購天津斯特蘭德、山西中貝新材和四川新國榮,開始布局磷酸錳鐵鋰。目前,公司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容百投資,持股比例28.61%,實際控制人為白厚善。

附圖9:容百科技股權結構圖

2022年,公司正極材料產量9.1萬噸,銷量8.9萬噸,實現營業收入逾300億元,主要銷售產品為高鎳8係及以上三元材料,高鎳低鈷和超高鎳前沿材料已實現千噸級出貨。2022年度,公司高鎳三元國內市占率33%,連續三年第壹,目前公司已經建成25萬噸/年正極材料產能,擁有湖北鄂州、湖北仙桃、貴州遵義和韓國忠州四大正極材料基地。

附表6:容百科技主要子公司

產品方麵,公司專註高鎳三元材料開發,至少先於行業2-3年推進高鎳和超高鎳三元材料,2016年率先突破並掌握高鎳三元關鍵技術,2017年成為國內首傢量產811三元的企業,2022年,公司超高鎳Ni90已經實現量產,Ni92-Ni96體係正配合大圓柱客戶進行開發,預計2023年可實現小規模量產。

附表7:容百科技部分產品簡介

客戶群體方麵,公司國內客戶主要包括CATL、孚能科技、蜂巢能源、EVE、BYD、力神等動力鋰電池製造企業,在國外,公司與LG化學、SK on、SDI、Northvolt、ACC、Saft展開合作,現已成長為壹傢新能源材料行業知名的跨國型集團企業。

No.2 天津巴莫

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“天津巴莫”)成立於2002年,以鈷酸鋰起傢,在2015年之後開始重點布局三元正極領域,2021年上半年公司三元正極出貨位居國內第壹,同年5月,公司大股東杭州鴻源持有的38.62%的股份被華友鈷業以13.5億元現金收購,由此華友鈷業(實控人陳雪華)成為了公司第壹大股東,同年10月20日,巴莫科技實施股權激勵後,華友鈷業最終持股比例降至36.86%。

附圖10:天津巴莫股權結構圖

天津巴莫的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成都市金堂縣(成都巴莫),公司正極材料年產能10.5萬噸,其中三元材料9.3萬噸,鈷酸鋰1.35萬噸,2022年,公司三元材料國內市占率排行第二,占比約15%。此外,總投資達63億元的廣西巴莫10萬噸高鎳前驅體和5萬噸高鎳三元產線於2021年底開工,並於2023年2月正式下線了2.5萬噸正極材料生產線。

產品方麵,公司主打高鎳三元產品,占比高達80%,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,產品序列主要包括6係、7係、8係高電壓單晶三元及8係多晶三元產品,比容量高達210mAh/g的Ni90高鎳產品已經實現量產,目前正在大力開發Ni92以上的超高鎳三元。

目前,公司已與全球主流鋰電製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,包括LG、BYD、CATL、冠宇、孚能科技、ATL、億緯鋰能、力神電池等。

No.3 當升科技

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當升科技”)成立於1998年,前身是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電子粉體材料研究組,2001年改制設立當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次年開始量產鈷酸鋰,正式進軍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,2008年研發成功多元材料和錳酸鋰,開始切入動力電池領域,經過多年發展,公司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,控股股東為礦冶科技集團(實控人:國務院)。

附圖11:當升科技股權結構圖

產品方麵,公司專註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同時覆蓋富鋰錳基材料、磷酸錳鐵鋰、磷酸鐵鋰、鈉離子正極材料、固態電池材料等關鍵材料。近年來,公司在動力電池材料領域持續發力,形成了包括高鎳三元係列、單晶高電壓三元係列的高端正極材料。此外,高壓實、高容量型的超高鎳Ni95和Ni98產品已獲得客戶高度認可,並積極推進材料認證和導入工作,領跑全球高端市場。

附表8:當升科技部分產品指標

2022年,公司三元正極材料銷量約6.3萬噸,實現營業收入近190億元,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、儲能、消費類電子、無人機等領域,全球客戶包括三星SDI、LGC、SKI、日本AESC、鬆下、索尼、比亞迪等國際鋰電巨頭。

產能方麵,目前公司擁有正極材料年產能5萬噸,其中三元材料產能4.7萬噸,鈷酸鋰產能0.29萬噸,在建三元產能7萬噸(包括常州二期5萬噸,江蘇四期2萬噸),預計2023年開始逐步投產,此外,公司在四川規劃了20萬噸三元材料(遂寧射洪基地)和30萬噸磷酸(錳)鐵鋰材料(攀枝花基地),預計未來幾年公司正極材料產能將迅速釋放。

No.4 長遠鋰科

湖南長遠鋰科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長遠鋰科”)成立於2002年,前身是湖南長遠鋰科有限公司,專註鈷酸鋰正極材料業務,2011年,開始著手研發三元正極材料,次年實現了三元材料小規模量產並進入3C領域,2015年,公司三元材料正式進入動力電池領域,隨後幾年時間陸續開發了高鎳NCA和811三元材料並實現小規模量產,2019年4月,公司更名為湖南長遠鋰科股份有限公司,目前公司大股東是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(實控人:國務院)。

附圖12:長遠鋰科股權結構圖

2022年,公司實現正極材料銷量6.6萬噸,營收179億元,國內市占率約10%。產品方麵,目前公司高鎳產品占比預計70%左右,並且實現了5係、6係、8係單晶高電壓三元的量產,已批量應用於動力電池領域,客戶群體包括CATL、BYD、EVE、欣旺達等。

附表9:長遠鋰科主營產品

No.5 南通瑞翔

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(簡稱“南通瑞翔”)成立於2006年,主營三元正極和錳酸鋰材料,形成了Ni3、Ni5、Ni6、Ni7、Ni8全係列單晶及多晶三元正極材料產品群,廣泛應用於動力電池、儲能電池及消費電池領域,目前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湖南瑞翔(實控人:甘肅國資委)。

附圖13:南通瑞翔股權結構圖

2022年,公司實現三元正極材料銷量近5萬噸,營收達167.5億元,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市占率約10%,排行第四,單晶三元市占率約20%,排行第二。產品方麵,公司依託多項自主發明專利技術,在高功率、高電壓動力電池材料的研發、生產方麵持續發力,憑借高安全係數、高能量密度、低成本優勢深受客戶和市場的好評,並成功進入了國際主流車企供應鏈。其產品已通過沃爾沃等多傢國際車企認證,躋身鋰電巨頭供應商行列,實現了銷售的快速增長。

No.6 廈鎢新能

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廈鎢新能”)直接大股東為廈門鎢業集團,福建省國資委通過廈門鎢業、福建省冶控股權投資管理、福建省國企改革重組投資基金合計持有公司 36.05%股權,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。

附圖14:廈鎢新能股權結構圖

公司前身是廈門鎢業的電池材料事業部,2004年進入正極材料行業,以做鈷酸鋰起傢,2012年建立了NCM三元材料生產線,主打高電壓產品。2015年起已推出Ni5、Ni6係單晶材料,核心產品堅持高電壓鈷酸鋰和中鎳高電壓三元雙輪驅動,並布局超高鎳、磷酸鐵鋰產品線。2022年,公司三元材料出貨量4.6萬噸,銷售額136億元,國內市占率排行第六,主要下遊合作客戶包括中創新航、CATL、鬆下、BYD等。

公司當前的核心產品為高電壓鈷酸鋰、高功率三元材料、高電壓三元材料和高鎳三元材料等,具備Ni5、Ni6、Ni7係高電壓三元材料量產能力的產品矩陣,高鎳和超高鎳產品也具備了相應技術和產品。此外,公司通過細化壹次晶粒、提昇比表面積、縮小粒徑等策略實現了高功率三元材料的供貨,並逐步導入新型民用電動工具領域。

附表10:廈鎢新能部分三元材料產品展示

截至2021年底,公司正極產能約7.7萬噸,其中三元產能3.2萬噸(2021年9月新增1萬噸),鈷酸鋰產能4.5萬噸(2021年產銷量4.5萬噸)。2022年公司有約3萬噸三元正極產能投產,年底總產能提昇至10.9萬噸。根據現有產能規劃,預計到2023年公司三元、鈷酸鋰、磷酸鐵鋰設計產能合計 17.4 萬噸。

附表11:廈鎢新能產能規劃

2022 年公司完成了海璟基地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建設,持續推進海璟基地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擴產項目和綜合車間項目與寧德7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(CD 車間)項目。四川雅安磷酸鐵鋰項目進展順利,其中固相法項目已順利點火,液相法項目已完成地勘、場平工程和樁基施工,並取得施工許可證、能評和環評等手續。

No.7 貴州振華

貴州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貴州振華”)成立於2004年,以鈷酸鋰起傢,聚焦單晶高鎳三元。成立次年公司開始推出三元正極材料,2009年、2016年和2017年分別推出了第壹代、第二代和第三代大單晶523產品,2018年推出第壹代大單晶622及高鎳8係三元,2019年推出第二代大單晶高鎳8係和9係三元,均已實現量產。2022年,公司實現三元材料銷量4.4萬噸,營收135億元,目前公司控股股東為振華集團(實控人:國務院)。

附圖15:貴州振華股權結構圖

產品方麵,公司目前可生產5係、6係、8係、9係多種類型三元產品,中鎳三元廣泛應用於動力、儲能和3C電池領域,高鎳8係和超高鎳9係目前主要應用於高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。據悉,公司目前的大單晶三元正極材料生產工藝為三次燒結,相比二次燒結多了1道燒結和粉碎過程,Li+可以更加充分地嵌入材料晶體結構內部,這有助於增加三元材料結構穩定性、從而提昇安全和循環等關鍵性能,但加工成本會略微增加。

附表12:貴州振華部分三元材料產品展示

產能規劃方麵,公司擁有貴州新材和義龍新材兩大生產基地,其中,貴州新材包括沙文壹期、二期項目,現有產能4.2萬噸,義龍新材包括義龍壹期、二期、三期項目,規劃產能14萬噸,已投產4萬噸,剩余10萬噸三期項目預計2025年投產。

附表13:貴州振華產能規劃

客戶群體方麵,公司三元正極材料的下遊客戶集中度較高,CATL是第壹大客戶,營收占比近80%,其次客戶還包括孚能科技、天津力神、多氟多、ATL等。

No.8 貝特瑞

貝特瑞(江蘇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簡稱“貝特瑞”)是全球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集團的全資子公司,成立於2017年,負責正極三元材料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業務。2022年,公司三元材料銷量3萬噸,營業收入約103億元,目前公司無實際控制人。

附圖16:貝特瑞股權結構圖

產品和客戶群體方麵,母公司於2021年將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剝離給龍蟠科技,正極材料方麵聚焦NCA、811高鎳三元,公司生產的三元材料是以前驅體和LiOH混合,經燒結、表面修飾、粉碎、篩分、除磁等工序制備而成,經過多年的研發儲備和技術積累,已經實現了產業化。客戶群體方麵,公司與國際、國內主流鋰電池製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,包括鬆下、SKI、CATL、力神等客戶。

附圖17:三元材料生產工藝流程

附表14:貝特瑞部分三元材料性能指標

產能方麵,除了早期深圳總部3000噸正極材料產能外,2019年,江蘇貝特瑞投產了1.5萬噸高鎳三元,2022年,新增1.5萬噸產能,此外,江蘇貝特瑞(51%)與SKI(25%)、EVE(24%)合資共建5萬噸高鎳三元產能預計2023年全部釋放,因此,公司現有三元材料產能3.3萬噸,規劃產能8.3萬噸(權益產能5.85萬噸)。

附表15:貝特瑞三元材料產能規劃

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高的核心優勢在鋰電池正極材料中脫穎而出,是實現電動汽車1000公里級續航的關鍵材料,儘管其安全性能和循環性能相對更差,但隨著材料改性技術和BMS控制技術的進壹步提高,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之爭究竟鹿死誰手,仍未可知。

作者:admin | 分類:八字起名 | 瀏覽:9 | 迴響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