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女裝店名字 簡約以及韓國女裝店鋪起名高端大氣

2024-03-08 21:57:17
八字起名網 > 八字起名 > 韓國女裝店名字 簡約以及韓國女裝店鋪起名高端大氣

韓國教師街頭抗議(資料圖)

海外網9月3日電 據韓聯社報道,當地時間2日,韓國約20萬名教師聚集在首爾街頭,舉行維權抗議。

當天,數千名抗議教師身穿黑衣,在首爾西部汝矣島的國會議事堂附近舉行抗議集會。集會組織者稱,整個抗議集會約20萬名教師到場。

此次抗議與7月首爾壹名20多歲小學教師自殺有關。疑因遭到學生傢長惡意投訴,韓國首爾市瑞草區壹名24歲的小學教師不堪重壓在校內自殺,引發韓國社會強烈震動。事件發生後,教師們爭取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。(海外網 李萌)

來源: 海外網

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,也對周邊國傢形成了巨大的影響。

其中,韓國和日本就是受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兩個國傢。

主要標誌是:這兩個國傢都大量使用(或曾經大量使用)中國的漢字。

但是,我們發現,與日本不同,韓國如今已經統壹使用了自己的“諺文”,漢字似乎已經被他們完全棄用。

韓國為什麽要棄用漢字?

韓國從何時候開始棄用漢字,誰又是推動這件事情的急先鋒呢?

在韓國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

曾幾何時,在韓國的城市、鄉村,漢字、春聯、中國民俗等中華文化元素隨處可見。

即便在如今的韓國,中華文化元素也沒有從人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殆盡。

比如,細心的朋友會發現,不少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標有漢字姓名。

壹個國傢的公民身份證件上居然會印上他國的文字,這讓許多人覺得匪夷所思,不好理解。

這是因為,韓文是表音文字,光聽讀音、光看文字的外型,妳沒辦法區分其不同的內涵。

因此,倘若隻使用韓文,許多韓國人的名字就會出現重名的情況。

誰會願意起壹個跟別人壹樣的名字呢?

於是,韓國人不得不再次使用漢字。

當然,妳也可以完全不用漢字。

條件是:妳隻能使用韓國自己的(數量少得可憐的)固有詞起名字,還得避免不小心跟別人重名。

示例:韓國人的身份證明書

因此,韓國人的身份證件上就出現了“韓文與漢字並存”這樣奇特的現象。

有人要說了,韓文既然有這麽大的缺陷,韓國人大大方方使用中國的漢字便是了,何必另起爐竈、多此壹舉呢?

我想說的是,上述想法隻是國人的“壹廂情願”而已,韓國人絕對不會這麽想,也不會領這份情。

歷史上,為了在韓國廢除中國的漢字,壹些韓國人煞費苦心,好不容易才用自己創造的文字取代了中國的漢字。

儘管這種文字有這樣那樣的缺憾,卻也足以讓韓國人引以為傲、傲視天下了。

要說“棄用‬漢字”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,有三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:

第壹個人-朝鮮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;

第二個人-韓國第壹任‬總統李承晚;

第三個人-韓國第三任‬總統樸正熙。

其中,世宗大王首開“棄用‬漢字”之先河,無果後終。

李承晚的意誌最堅定,態度最積極,為樸正熙強行推行韓文、廢棄漢字奠定了基礎。

因此,李承晚被視為韓國“棄用‬漢字”這件事情的主推手,稱之為“急先鋒”壹點也不為過。

而樸正熙充其量隻是壹個繼承前人意誌的強有力的執行者而已。

中國人對李承晚這個名字並不陌生,因為“抗美援朝”戰爭,壹部分中國人知道了李承晚的名字。

直到戰爭末期,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之前,李承晚的名字才為更多的中國人所知。

讓李承晚聲名大噪的原因是:

中美兩國經過近三年的廝殺、角逐,美國方麵已經精疲力盡、無力再戰。

他們希望盡快與中、朝簽訂停戰協定,“體麵地”結束這場“該死的戰爭”。

然而,在這件事情上,一嚮“唯美國馬首是瞻”的李承晚罕見地強硬起來了。

他堅決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,甚至不惜冒著得罪美國主子的風險,說出了“就算美國不支持,我也要堅持打下去”這樣的狠話。

最後,在美國人的冷眼旁觀下,中國人民誌願軍狠狠地教訓了李承晚的“精銳之師”,直打到李承晚再也不敢“口出狂言”為止。

朝鮮停戰談判現場

朝鮮戰爭結束後,不甘寂寞的李承晚又挑起壹樁牽動所有韓國人神經的大事。

他在韓國推起了壹場全麵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。

這個時候的李承晚仇視中國,他這麽敵視‬中國‬倒也不難理解。

可是,他跟中國的漢字又有什麽深仇大恨?

事實上,李承晚出身於朝鮮王族,從小接受的就是漢文教育。

與中國那個年代的文人壹樣,李承晚飽讀儒傢典籍,希望考取科舉。

遺憾的是,直到1894年廢止科舉制度,李承晚接連參加了11次科舉考試,結果都是“名落孫山”。

儘管如此,李承晚的漢學功底也比大部分朝鮮人強。

1948年8月15日,李承晚在漢城就任“大韓民國”首任總統。

上任伊始,李承晚就批準簽發了“諺文專屬用途法”,規定“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須使用諺文書寫”。

就這樣,棄用‬漢字被正式寫入了韓國的法律。

不過,李承晚的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留了壹個“小尾巴”。

因為諺文的原創字(詞)實在太少,這個“辦法”允許“在過渡期間,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”。

李承晚同時提出要求:嚴禁在小學進行漢文‬教育。

倘若私下里繼續教授漢字、漢語,老師將被定為“不配合國傢教育政策”,將接受“懲戒“、“免職”甚至更嚴厲的處分。

李承晚就任總統儀式現場

李承晚推行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並不是心血來潮,他也不是韓國‬第壹個‬主張“棄用‬漢字文化”的人。

早在15世紀,朝鮮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就有過“放棄使用漢字,創造自己的文字”的舉動。

1443年,鄭麟趾、申叔舟、崔恆、成三問等壹批優秀學者受命創造出自己的文字-諺文。

諺文也被稱為韓文、訓民正音、朝鮮諺文、朝鮮文字、韓國文字。

其中,“訓民正音”的意思是“教百姓以正確字音”。

新的文字與漢字有所不同,但與漢字仍然有許多相似之處,同時也有不少瑕疵。

這種新文字的實施也很不順利。

首先,這場“棄用‬漢字文化‬運動”沒有取得上層貴族的認同和支持。

他們認為,舍棄漢字就是舍棄中華文明,他們不想讓朝鮮再次淪為沒有文字的“蠻夷之邦”。

因此,儘管世宗大王下了很大的決心,最終還是“雷聲大、雨點小”,

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就此被擱置起來,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,大傢認同的還是漢字。

這是韓國的第壹次“棄用‬漢字化運動”。

與第壹次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相比,李承晚這次的決心更加堅決。

最大的不同是,李承晚把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寫進了法律。

儘管這項法規的實施並沒有達到李承晚期望的效果,卻從根本上動搖了漢字在韓國的地位,也取得了壹些實際性成效。

比如,在這場運動之後,韓國的官方文字從漢字改成了諺文。

因此可以這麽說,李承晚挑起的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是壹個重要的、關鍵的節點。

如果沒有這次運動,韓國“去漢字”的歷程將會漫長得多。

要知道,15世紀以前的朝鮮是沒有文字的。

在中國歷史上達到巔峰的時候,中華文化曾經讓“左鄰右舍”頂禮膜拜,如今的韓國便是中國的追隨者和中華文化的崇拜者。

在公元15世紀之前,生活在朝鮮的人們還沒有自己的文字。

文字作為文明的基礎,作為壹個沒有文字的民族,朝鮮壹直把漢字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。

正是在中華文化的熏陶下,他們接觸到了“儒傢思想”,知道了什麽‬叫“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”。

為了學習漢字和中華文化,朝鮮王朝多次派人前往中國學習,中國也敞開大門,給予其機會,幫助其學習‬、進步。

當然,不是什麽人都能到中國學習的,能夠到中國學習的人非富即貴,其中‬以豪門貴族子弟居多。

李承晚不是“廢棄漢字”的第壹人,也不是最後壹個。

1961年5月16日,樸正熙發動5·16軍事政變,次年兼任代理總統。

韓國第三任總統 樸正熙

1963年,樸正熙以民主共和黨候選人的身份連任5屆總統,前後執政長達18年。

他是“大韓民國”建國以來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,也是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最強悍的執行者。

在樸正熙時代,“要不要去漢字”不再是選擇題,而是不可違背的“軍令”。

這位軍人出身的韓國總統傾向使用武力解決壹切問題,包括推動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。

這次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不再“隻說不做”,也不再是“雷聲大雨點小”,更不是“做表面文章”。

在樸正熙的強力驅動下,韓國全國上下都開始用新文字代替漢字。

其影響遍及全國各個地區、各個領域,無壹遺漏,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。

在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中,樸正熙的態度比李承晚更堅決,手段更強硬。

壹些反對者私下里形容道:“漢字是在樸正熙的槍口、刺刀下被去除的。”

因此,如果說是李承晚在法律上動搖了漢字的地位,那麽,樸正熙則是用“準軍事化手段”,從根源上清除漢文化的“快刀手”。

在樸正熙之後,因為中華文化早已滲入這個國傢的方方麵麵,韓國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去除其影響力,所以,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並沒有完全結束。

比如,2005年1月19日,時任漢城市長的‬李明博正式宣布,“漢城從即日起改名為‘首爾’”。

不過,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也暴露了許多後遺癥。

比如,因為韓國的孩子們不再學習漢字,因而,他們再也看不懂祖先用漢字寫就的書籍、信件。

在“二戰”期間,為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,韓國曾經發表了著名的“獨立宣言”。

因為整篇宣言都是用漢字書寫的,如今的韓國人大都已經‬看不懂讓‬他們引以為傲的“獨立宣言”。

因為看不懂祖先用漢字寫就的歷史,韓國大部分年輕人沒法通過學習來了解自己國傢的歷史。

許多人成為不知道自己國傢歷史的“無根之草木”、“無知的歷史盲人”。

要求恢復漢文教育的民眾

這就‬難怪‬,壹些年輕人就會發出許多無知、可笑的言論。

比如:

‬發明“活字印刷術”的是韓國人;

韓國是道教的起源地;

韓國的歷史有5000多年;

韓國“哺育了黃河文明”;

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其實是壹個韓國人;

韓國歷史教科書堅稱滿洲、東北大部、山東半島大部等都是韓國歷史上的固有領土;

“中醫”起源於“韓醫”;

甲骨文是韓國人的‬發明;

孔子、李時珍、曹操、孫中山等等都是韓國人:

壹些韓國年輕人甚至堅稱中國‬“四大‬美人‬”西施是韓國人。

不過,因為輿論界和史學界壹些人士的強烈反對,也因為諺文實在“不堪大用”,韓國於1972年撤回了漢字廢止法律。

漢文也開始在中等學校、高等學校復活。

然而,漢文隻被列為選修科目,是壹門不用考試的“外語”。

李承晚等人為什麽執意要搞“棄用漢字文化運動”?

我認為,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:

其壹,強烈的民族意識和自尊心使然。

在歷史上,韓國長久作為強國、大國的“附庸國”、“藩屬國”,其民族意識受到壓抑。

當這種情緒壓抑到壹定程度的時候,尋求自主的意識必然要釋放出來。

這種情緒的典型表現是:

希望被尊重,希望被認可,希望被關註;

這種情緒的副作用是超乎尋常的自尊、敏感與自戀。

其二,新文字的使用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屬於自己的文明,他們‬的民族凝聚力也有所加強。

第三,朝鮮第壹次搞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的時候,明朝已經不像盛唐時期那般強盛,明王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力也大不如前。

之後兩次推行‬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時期,韓國得到了美國的“垂青”,而中國當時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也都弱於許多西方國傢。

因此,好不容易獲得獨立的韓國把目光轉向了美國等西方國傢。

李承晚與麥克阿瑟

為了搭上美國等西方國傢的“快車”,韓國希望擺脫中華文化對其根深蒂固的影響。

而擺脫中國影響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廢除漢字。

在動機上,韓國這樣的舉動與日本“脫亞入歐”非常相像,隻是在做法上比日本更決絕、更極端、更不留余地。

第四,許多韓國人都曾經流亡中國,爆發在北京的“五四運動”對他們的影響不小。

當時,中國的知識精英開始徹底拋棄儒傢思想、接受外國思想,漢字也被當作“舊文化”的載體,差壹點被拉丁字母取代。

相比之下,去掉本來就不屬於自己國傢的文字,韓國人的心理負擔要比中國輕得多。

第五,日本侵占朝鮮半島近50年,殖民朝鮮期間,日本廢除了漢字,同時在朝鮮半島強力推廣日本文字和簡字。

50年下來,許多韓國人對漢字的感情和依賴漸漸淡化、減弱。

所以,李承晚、樸正熙才會把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做得那麽決絕、那麽迫不及待。

李承晚與克拉克

以上便是我對韓國“棄用‬漢字文化運動”的“管窺之見”。

最後,我以壹句(本人以為)非常精闢的話作為本文的結語:

在過於強烈的自尊心背後,往往隱藏著壹顆過於自卑的心!

作者:admin | 分類:八字起名 | 瀏覽:259 | 迴響:0